睚眦之恨
拼音:yá zì zhī hèn
简拼:yzzh
典故: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睚眦之忿、睚眦之怨、睚眦之隙
同韵词:十死不问、形劫势禁、另当别论、不胜其任、反身自问、油干灯尽、雄飞突进、神人共愤、画瓶盛粪、武爵武任、......
解释一: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恨。比喻极小的怨恨。
举例一:冤家路窄、积恨难消,令人不敢复念睚眦之恨也。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出处二: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三国志·魏志·胡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