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
拼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简拼:lbjs
典故:《史记·张仪列传》:“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同归于尽
反义词:两全其美
同韵词:瓦上霜、鸟语花香、桂子飘香、徐妃半面妆、炫服靓妆、贻笑大方、怀宝迷邦、随圆就方、眼泪汪汪、剑拔弩张、......
歇后语:老鼠咬铳
邂逅语:老鼠咬铳
灯谜面:老鼠咬铳
英文:fight like Kilkenny cats
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造句:
◎ 我国民间舞蹈《鹬蚌相争》,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教育人们要珍视友谊和团结,不要闹无原则的内部纠纷,以免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得利。
◎ 人们要问:张作霖敢于挤走张锡銮,驱赶段芝贵,对抗袁世凯,为什么对冯德麟这个地位不高的师长,如此低三下四软弱无能呢?这不仅因为冯德麟拥有武力,怕"打下去没有把握",或两败俱伤;而且因为冯德麟是老亲日派,怕与冯开仗引起日本干涉。
◎ 如果只重视学校教育的直接经济效益,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生产和教育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 这是一种近乎残忍的游戏,因为"宝儿"生性凶猛,从不知退却,一场打斗下来,往往两败俱伤,有时两只"宝宝儿"大小悬殊,个儿大的可能将小的腰斩成两截,但个儿小的也会在被腰斩成两截的同时咬断大个儿的几只腿。
◎ 叶某也不是好捏的柿子,尽管他被李先生拿住不少把柄,但并不在乎,他扬言要与李先生不来个鱼死网破,也要搞个两败俱伤。
解释一: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出处一: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史记·张仪列传》
举例一: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解释二: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出处二:
举例二: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