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泣如诉
拼音:rú qì rú sù
简拼:rqrs
典故: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乐声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反义词:慷慨悲歌
押韵词:同欲相助、腐木不可以为柱、神机妙术、行不由西州路、奸夫淫妇、愁红惨緑、逆天暴物、圭角不露、足不逾户、铸鼎象物、......
英文:in a plaintive voice
故事: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十分空闲,他潜心研读佛、道家等经典。经常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他带上朋友泛舟来到赤壁之下,夜色很美。他听到一阵如泣如诉的箫声,就上前询问,对方在为曹操而惋惜
造句:
◎ 这部片子下了一番严谨、认真的制作功夫,于平静如水中现心潮翻滚,于引而不发中有如泣如诉,于无声处听惊雷,因而与现在一些粗制滥造、肤浅媚俗之作迥然不同,使人感到蕴藉有味。
◎ 而她在如泣如诉的口琴声里听到了什么?俄罗斯还在音乐里哭泣着,她为此能做些什么呢?
◎ 低沉委婉、旋律韵雅的反二黄过门,如泣如诉,幽怨动人……
◎ 这段歌词以小提琴作为背景音乐,在每集的结尾都播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深刻而细致地表现了剧中部分人物复杂的心理。
◎ 有一次我和他坐在白天鹅宾馆咖啡厅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喝咖啡,我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隐隐约约的钢琴声在如泣如诉。
◎ 因为是白天,只有几个客人躲在幽暗的角落里喝咖啡,偌大的歌厅更显得空旷,只有几个美国进口的"百威"音箱流泻出来的高质量的轻音乐曲子抒发着一种如泣如诉悲怨。
语文教学: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高中四册·课文·20
解释一: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举例一:风声~,墓地凄然悲凉。(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出处二: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举例二:风声~,墓地凄然悲凉。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