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有用场 - 民谚

以少胜多


拼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简拼:yssd

典故: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军事冲突

结构:动宾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同韵词:枝词蔓说、胡诌乱说、家见户说、东谈西说、不刊之说、栗烈觱发、能言快说、狼奔兔脱、生拽活拖、古井无波、......

歇后语:谢玄破秦军

日文:少数(しょうすう)で多数(たすう)に勝(か)つ

造句:
◎ 我认为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辟之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 武戏大场面的十二股档,不过是十二人的群体表演,看起来仿佛满台风云,气势浩大,这里便看出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虚实相生的艺术魅力。
◎ 正因为中国戏曲所遵循的是虚拟性、程式性的舞台表现法则(它充分体现了写意的美学原则),所以特别强调运用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少胜多、以神传真的艺术方法和艺术手法。
◎ 可见,饰物和色彩的"以少胜多"是穿衣打扮的一个诀窍。

语文教学: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简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谢冕《重新创造艺术天地》高中五册·课文·8

解释一:用少量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举例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还不少。

出处二: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