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逢迎
拼音:ē yú féng yíng
简拼:eyfy
典故: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讨好拍马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阿谀奉承、阿其所好
反义词:刚正不阿、守正不阿
同韵词:各尽所能、麻中之蓬、考绩幽明、徒有虚名、援笔立成、转败为成、比屋连甍、一片至诚、肉袒膝行、雷厉风行、......
英文:greasiness
法文:flatter et flagorner
俄文:подхалимство
造句:
◎ 例(3),一九二五年,反动统治者企图以"读经"来麻醉青年,一些为反动统治者帮闲的文人,立刻阿谀逢迎地也大谈其"读经救国"的道路。
解释一: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迎合别人。奉承拍马,迎合别人
举例一: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京师有一流棍,名叫李光,专一~。”
解释二: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出处二: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
举例二:其时京师有一流棍,名叫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