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不屈
拼音:yīng yǒng bù qū
简拼:yybq
典故:各地都有大批先进分子不怕他们的白色恐怖,同他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很勇敢坚强
结构:联合式
年代:现代
词性:褒义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批吭捣虚、拈断髭须、跌荡不拘、放诞不拘、故弄玄虚、宗庙丘墟、撩虎须、短叹长吁、贪吏猾胥、离群索居、......
造句:
◎ 一位十五、六岁的中学女学生被军警野蛮地按在地上殴打,但是,她英勇不屈,大声叫喊着:"你打你打!反正我是中国人!"这种不屈于反动派暴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青年一代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革命气概。
◎ 勃兰特在纳粹统治时期始终英勇不屈,是公认的"反纳粹的光荣战士"。
◎ 我们要继承烈士的伟大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坚决地打倒反革命!打倒帝国主义!……"
◎ 1927年3月,上海的工人阶级英勇不屈,再接再厉,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 在李玉和被捕("赴宴")时,李奶奶那种大义凛然的气魄,鼓励了李玉和,也感动了观众;在《刑场斗争》这场中,李奶奶看到李玉和那样英勇不屈,唱〔二簧散板〕:"有这样的好孩儿,娘不心酸。"
解释一:屈:屈服。勇敢出众,不屈不挠。
出处二:各地都有大批先进分子不怕他们的白色恐怖,同他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