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过程的话,就要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毛泽东

一叶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简拼:yyzq

典故:宋·唐寅《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用法:紧缩式;作定语;指从局部推知未来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见微知著、落叶知秋

押韵词:随口胡诌、赤县神州、急人之忧、帷箔不修、显微阐幽、恬不知羞、函盖充周、顾内之忧、四分五剖、逆水行舟、......

英文:The fall of a single leaf ushers in the autumn

日文:一葉(いちよう)落(お)ちて天下(てんか)の秋を知(し)る

造句:
◎ 由于长期受传统新闻体制和新闻观念的影响,部分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形成了单向性、线条形的思维模式和就事论事的浅层主体思辨意识,以至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走极端、两分化、"隐性近视"和"一叶知秋"等现象。

解释一: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

举例一:一叶知秋,虽古有此说,然安能应声飞落?(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梧叶报秋》)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