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引月长
拼音:rì yǐn yuè zhǎng
简拼:ryyz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同韵词:傅粉何郎、被发阳狂、救火追亡、渺渺茫茫、数白论黄、衣紫腰黄、对簿公堂、数墨寻行、舍策追羊、针尖对麦芒、......
解释一:引:延伸,这里有增加的意思。指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日渐增长。
出处一: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国语·齐语》
举例一:始于洒扫应对进退而不急于道,使其来者自尽于学,日引月长而道自至。宋·朱熹《读苏氏纪年》
解释二:指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
出处二:语出《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