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褒贬
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简拼:yzbb
典故:晋·杜预《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同韵词:雨后送伞、出尘不染、堂皇冠冕、欺硬怕软、开心见胆、兴犹不浅、蛇头鼠眼、以石投卵、优优简简、一虎难敌众犬、......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解释一: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举例一: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解释二: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二:晋·杜预《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