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 - 德国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拼音:yī quǎn fèi xíng, bǎi quǎn fèi shēng

简拼:yqfxb

典故: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随声附和

反义词:固执己见

押韵词:辘辘远听、头重脚轻、麦饭豆羹、悲愤填膺、据理力争、蹑屩檐簦、万里同风、居重驭轻、满谷满坑、笑比河清、......

解释一: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出处一: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举例一:李英儒《还我河山》第27章:“~。草随风偃,人随大流。”

解释二: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出处二: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举例二: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草随风偃,人随大流。李英儒《还我河山》第2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