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不得
拼音:qiú shēng bù dé
简拼:qsbd
典故: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结构:补充式
年代:现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押韵词:轻口薄舌、贫嘴薄舌、莺闺燕阁、气吞山河、改辕易辙、志同气合、焦唇干舌、担雪填河、复车之辙、抱痛西河、......
造句:
◎ 我们的天子还这样,假使我们老百姓还不奋发起来,我们死了还有葬身之地么?到了那时,恐怕我们非但求生不得,还要求死不得呢!我想到这里,我真有些难过!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
◎ 元朝蒙古统治者不重视农田水利,兼以年年破坏,从中叶以后,各地经常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造成大批饥民,迫使种官田的农民卖儿鬻女,以偿租赋,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解释一: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举例一:心里那份不宁帖,真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感。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出处二: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