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简拼:mdhz
典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连动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押韵词:层见迭出、阿娇金屋、一人有福,拖带满屋、嘀嘀咕咕、五羖大夫、剥床及肤、东冲西突、满腹诗书、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桃伤李仆、......
灯谜面:最傻的消费者
英文:show lack of judgement as one who buys the glittering casket and return the pearls to the seller
故事: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造句:
◎ 就戏剧这一艺术样式而言,为了便于演唱和欣赏,要求声腔流畅、协韵自然,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较之其他艺术样式对于格律声韵形式的要求更高,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格律声韵的整饬和谐协,而把戏剧的情感意旨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为了恪守形式规律而不惜牺牲情感内容,那就是买椟还珠之举了,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基本规律乃是任何艺术样式都不能以其特殊性为借口而加以违背的,一旦违背便将导致失误。
解释一: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一: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举例一: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出处二:
举例二: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