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瞽之说
拼音:kuáng gǔ zhī shuō
简拼:kgzs
用法:作宾语;用于自谦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狂瞽之言
押韵词:尖担担柴两头脱、栗烈觱发、食指众多、众少成多、买米下锅、丑声远播、玉液金波、负图之托、撒赖放泼、平地风波、......
解释一:狂:狂妄;瞽:瞎眼。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
出处一: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南史·虞寄传》
举例一:此等狂瞽之说,是自求扰乱,与暴徒甘心破坏,结果无殊。★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