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不能服 - 民谚

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简拼:yjbz

典故: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汉·刘向《说苑·说丛》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结构:连动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押韵词:油干火尽、扫地而尽、风鬟雨鬓、置之不问、策顽磨钝、人心丧尽、精疲力尽、凿空立论、侔色揣称、词穷理尽、......

歇后语:关公走麦城;老婆婆翻跟头

灯谜面:最大的打击

英文:collapse after one setback

日文:一蹶(いっけつ)振(ふ)るわず

法文:défaitedéfinitive<échecirrémédiable>

德文:sichvoneinerNiederlagenichtmehrerholenkǒnnen

造句:
◎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奉者对这种学说的盲从、固守和神化,倒成了使思想或理论一蹶不振甚至消亡的重要原因;只有直面现实,才能让这种学说的生命之树常青。
◎ 金融危机虽然产生了巨大的"波及效应",但人们还是相信,东亚经济不会从此一蹶不振,迟早会复苏。
◎ 说到这里,我们要询问大家,富有与贫穷的区别究竟何在?能与不能如何界定?为与不为将产生怎样的不同结果?为什么有些人虽身处逆境,却能够化险为夷,谱写出辉煌灿烂的人生篇章?为什么有些人身处顺境,才华横溢,却在创业拓展的过程当中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为什么有些人一朝跌倒便永远跌倒,而有的人跌倒了却从不空着手站起来?米切尔和布鲁斯人生之路为何竟会如此的迥然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主宰着这些悬殊差异的产生?
◎ 她总是在最后一个回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变无理为有理,变被动力主动,反败为胜.以败致胜,将他置于一蹶不振、怏怏气馁的境地。
◎ 八·一三"抗战爆发,"开明"的附属印刷厂及编译所因仍处在火线,尽遭毁灭,以致一蹶不振,上海的大发行所收缩后迁内地,至日本投降才迁回上海,不过已无昔日雄姿,仅得福州路一间房屋的门面。
◎ 从此,蒋的健康状况一蹶不振。
◎ 第一次大战之后,足足有二至三年的时间,使美、英、法等国工业生产水准得以回复到战前水准以上,然后才爆发恐慌;但渡过了危机后,又出现了更高度的持续了六七年的安定繁荣时期,直至三十年代大恐慌的降临,始告一蹶不振。
◎ 也许是纪和陈太大意了,没料想到男双一蹶不振的中国,平地冒出来一对强手。
◎ 冷月一蹶不振地回到了东京,他开始堕落。
◎ 从此在爱情道路上一蹶不振,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打发日子。

解释一: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举例一: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解释二: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二: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举例二: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了。 ★梁斌《红旗谱》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