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
拼音:bù jué rú lǚ
简拼:bjrl
典故:《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结构:补充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押韵词:挥汗成雨、盲风涩雨、迅风暴雨、村学究语、绵言细语、没金铩羽、听见风就是雨、分文不取、翻手作云覆手雨、唾手可取、......
灯谜面:春蚕到死丝方尽
英文:almost extinct
造句:
◎ 他认同本性超越肉体,觉性不绝如缕,但也尊敬深切的失落感。
语文教学: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高中四册·课文·20
解释一: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举例一: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解释二: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二: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举例二: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