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疾
拼音:gāo huāng zhī jí
简拼:ghzj
典故:《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用法:作宾语;指绝症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病入膏肓、不治之症
同韵词:目乱睛迷、物换星移、东抄西袭、一路神祇、操纵适宜、羊触藩篱、琐尾流离、温枕扇席、错落不齐、踏床啮鼻、......
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解释一: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出处一: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举例一: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不劳扁鹊而自愈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
出处二:
举例二: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